​江阴海战为抗战时罕见的陆海空立体作战,为军政机关转移争取时间

2024-06-25 20:21 来源:绯娱网 点击:

江阴海战为抗战时罕见的陆海空立体作战,为军政机关转移争取时间

进入近代以来,我国不断提高自己的国防水平,不只是提升陆军,在海军和空军方面也有所发展。在晚清,我国就曾经先后建立北洋水师、南洋水师,中华民国建立之后,我国又建立和发展了海空军。到抗战前,我国已经拥有了完备的海陆空军。虽然当时我国的军事力量并不高,用现在的眼光看过去甚至不值一提,但是在当时我国国弱民贫的状况下,能够有这么多的三军力量也实属不易。中日开战后,我国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将全部力量动用起来,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导致我国的军队损失惨重。而仅有的一点海军更是在江阴海战中毁于一旦。

江阴海战是我国在抗战中罕见的一次海陆空立体作战,是值得人们永远铭记的一战。“八·一三”事件之后,我军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部署重兵,意在使日军改变作战方向,由南北向改为东西向,拉长其战略纵深。故而江阴保卫战的爆发是必然的。

民国十七年(1928年)定都南京后,国民政府把江阴作为拱卫京畿的屏障,积极完善要塞防务,改土炮为洋炮,增筑堡垒,增设炮台、守军,可谓不遗余力。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要塞区已有黄山、东山、西山、鹅山、萧山六大炮台,配备最新的德制88毫米战防炮8门,德制150毫米加农炮4门,各型旧式榴弹炮19门(口径均在150毫米以上)。军政部海军电雷学校(有“海上黄埔军校”之称)的快艇部队也驻守于此。

“七·七事变”后,我国在德国顾问团指导下颁发《国军战争指导方案》,指出 “淞沪方面实行战争之同时,以闭塞吴淞口,击灭在吴淞口内之敌舰,并绝对控制其通过江阴以西为主,以一部协力于各要塞及陆地部队之作战。”可是我国当时竟然做出了一个代价极为高昂又十分愚蠢的举措:沉船封江。而且在南京最高国防会议中提出方案的时候没想到担任会议记录的行政院主任秘书黄浚被日军女间谍南造云子拉拢,并将情况泄露给日军。

“八·一三事变”前两天日军就开始撤侨活动,但当时我军警惕性不够,错过了截击的大好时机。到13日中国方面开始封江时,总数13艘的日舰(包括旗舰“八重山”号)已经走脱一空。我参谋本部紧急由南京与江阴两面派队沿江搜索江面,一直到团山边境两个搜索队相会,才证明日舰已全部逃脱。最后仅在汉口附近捕获了日本商轮“大贞丸”,在江阴附近捕获了“大贞丸”。

陈季良

“卢沟桥事变”时,我国海军部长陈绍宽正在英国参加英王加冕,顺便向英、德等国采购军火舰艇。闻听事件发生,陈绍宽立刻回国准备海军抗战及沉船锁江活动。

因为水流甚急,第一批各舰下沉时多半被水流冲离理想原位,导致封锁线并不完整。如果加上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25日自沉(海战后)的“海容”、“海圻”、“海筹”、“海琛”舰四艘巡洋舰,在江阴的沉船封江作业之中一共自沉老旧军舰与商轮43艘,合计吨位63800余吨。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19日,日军空袭江阴县,在江阴东南乡学社掷弹一枚,揭开了江阴保卫战的序幕。淞沪会战之时,日军也十分重视江阴方面的海军,表示必须将我国海军歼灭。

陈绍宽部长曾明确指示说:“敌人要用舰队从扬子江上驶,必需破坏我封锁线。要坏我封锁线,又不能不先歼灭我守卫封锁线的海军。以长江的地势和海军的性能看来,要达到‘它’的战略目的,应该运用‘它’们的海军的。……”8月13日10时,海军司令部命令各舰进入一级战备,舰炮脱去炮衣,随时准备对空射击。

11:05,“宁海”舰防空瞭望哨报告:“飞机10架,由上游向江阴飞来!”“宁海”舰立即拉响警报,这是自开战以来江阴的第一次空袭。水兵立刻各就各位,只等一声令下就将敌机击落。谁知却等来了“立即解除警报!万勿射击!”的命令。原来这是我国空军经封锁线去轰炸日舰。当时全世界有军种间协同作战经验的国家本来就不多,我国当时更不可能具有这种能力,所以防空哨为此亦大伤脑筋。最后海军司令部与航委会会商,提出今后中国飞机再也不从江阴上空经过,事情才算圆满解决。

8月14日晚,在江阴电雷学校鱼雷快艇大队副大队长安其邦的率领下,2艘史字号快艇由内河伪装渔船潜伏上海,15日清晨抵达黄浦江之龙华。16日上午,由海军学校教育长兼江阴江防司令欧阳格亲自带人,经侦查后对日军发起突袭。“史102”艇在敌舰400米开外发起攻击,第一枚鱼雷将出云号边上的一艘趸船击沉,第二枚鱼雷击中了出云舰的尾部,但未能将其击沉。

日军没想到我军竟然敢主动出击,一片慌乱之下对我军进行反击。“史102”艇驶到九江路码头附近中弹搁浅。安其邦等官兵将船上机枪弹药倾卸于黄浦江内,然后泅渡隐蔽,竟得以安然脱身。

次日,这次战斗成了各大报纸的头条,就连美国记者也以《扬子江上的战斗》为题,描述了这次精彩的袭击战。20日,当时任军政部长的何应钦发来电文予以嘉奖,“虽未获成功,但已减敌舰骄横之气焰。尚望再接再厉,整饬部署,以竟全功。”我国空军也不甘落后,14——16日连续三天对日军旗舰出云号装甲巡洋舰进行轰炸。当时的报纸称“这是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以来,日本海军舰队首次遭到中国的攻击”。

8月16日日本战机侦查我军部署,遭到我军开炮进攻,日机不敢低飞,扔下两枚炸弹后逃走。19日上午7:30,日军从“加贺”号航母起飞的12架舰载机飞抵江阴要塞上空。中国军舰与要塞两岸对空火力齐发,12架飞机仓皇逃离。13日至20日,江阴要塞虽然空袭警报不断,但或是中国空军飞机造成的虚惊,或是敌机投石问路,均未发生实质性的战斗。

21日,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修理的“永健”号护卫舰(舰长:邓则勋中校)遭日机轰炸沉没。22日16:05,瞭望台报警,自“加贺”号起飞的敌海基第2航空战队94舰爆12架已经飞临要塞上空,分成3个机群袭来,扑向江阴要塞与电雷学校。要塞与军舰上的中国高射炮群立即开火,日机先躲进云层,后又被我“平海”舰3号高射炮位击中第3架敌机油箱坠落。电雷学校的机枪火网也击中第1编队第5机。此战日军损失两架战机。

24日起,日军第三舰队宣布对长江以南的中国沿海实施第1次交通封锁。26日,负责长江上游警戒及破交的日军十一战队的军舰第一次沿江上溯,驶近江阴要塞,并向中国军舰攻击。“曒日”号(500吨,舰长谢为良少校)在通州被敌舰击沉,舰上官兵大部殉国。

9月19日,日本第三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下令所属第2联合航空队(1937年9月10日刚刚从大连转场到新落成的上海公大机场)对南京市区进行“无差别级”轰炸。敌机被我空军第四大队击落4架,击伤1架。中国空军后来的传奇人物刘粹刚自此一战成名。 9:20左右,警报声又起,海军见1小时前西飞的敌机群正杂乱无章错落地返航,料定必是被我空军击败,便以排炮“欢送”。14:30,又传来警报声,见敌机28架,又在南京被中国空军击溃。

9月20日上午7:13,瞭望哨发现敌机,双方相持半个小时,日机随即向东返航。

9月23日下午,瞭望哨发现敌机58架前来攻击我国海军。中国军舰的高射炮兵急忙开炮迎敌,但难以抵挡敌机的轮番轰炸。一架敌机被炮弹直接命中,坠入江中。下午15:30,“宁海”舰进水已经甚多,舰体向右倾斜。日机尾随攻击。16:30,“宁海”号搁浅。这艘2526吨的轻巡洋舰也结束了它的海军生涯。

悬挂着旗舰的旗帜的中国自制的海军主力舰“平海”号遭到了日军强劲的攻击,新补充的100枚空炸榴弹已经将近用尽,所以各高炮连穿甲弹乃至照明弹都用上了。23日午夜,前来督战的陈绍宽部长下令“平海”舰撤离非必要人员。25日,“平海”军舰高炮弹药用尽,军舰的下沉已经无法控制,于是叶可钰副长下令军舰驶往江北十二圩的浅滩搁浅,并且开始拆卸火炮与重要零件运往南京,参加首都保卫战。

两日后日军又开始向中国海军的其他舰只实施攻击。9月25日夜,中国海军赖以存在的数艘主力舰“宁海”、“平海”、“逸仙”、“楚有”、“建康”、“应瑞”已悉数被敌击沉,中国海军名存实亡。江阴防线于12月1日陷于敌手,同日,日军开始进攻国民党首都南京。

本次战役先后击落敌机20余架,击沉敌舰2艘,击伤10余艘(包括日本侵华海军旗舰“出云号”装甲巡洋舰)。中国海军以第1、第2舰队主力全灭为代价,在江阴封锁线死守近三月,阻遏了日军沿长江西进的企图,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直至战役结束,日军始终未能达成循长江而上侧击淞沪前线的中国陆军侧翼的作战目的。海军将士以惨烈的牺牲拼死掩护了淞沪前线70万陆军弟兄的脊背!

这一战,我海军2.8万人和日海军12.7万人的三个月激烈对抗保护了长江下游军政机关、工矿企业向四川大后方的安全转移,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