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科学家李爱珍:2007年当选美国院士,一番话令人动容
中国女科学家李爱珍:2007年当选美国院士,一番话令人动容
李爱珍这个名字在2007年以前并不为大众所熟知,她自己所言:“我只是一个一直默默无闻坚持在科研岗位上的人。”
直到美国宣布她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她打破了西方国家在半导体领域对我国的技术封锁消息传播越发广泛。
但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中国科学家,曾4次落选中科院院士评选。
得知李爱珍获得美国院士的消息后,不少国人都担心她会不会选择去美国工作,加入美国国籍。
李爱珍最终还是选择了留在国内,默默无闻地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努力,而她拒绝美国橄榄枝的理由让人热泪盈眶。
拒绝美国的优渥条件
2007年5月1日晚上,正在工作的李爱珍突然发现邮箱中多了一封新邮件。
邮件中显示,美国国家科学院在当天举行的第144届年会上宣布,上海的半导体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女专家李爱珍成为本年度新增选的外籍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成立于1863年,是一家非盈利、非政府的组织,他们关于院士的选择有自己专门的程序,比如不接受个人申请,反而是主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中进行筛选。
他们评选的唯一标准就是:“在某一科研领域中长期的、源源不断地做出卓越、原创性的贡献。”
这一年,李爱珍已经年过七旬,但她在半导体领域却已经从事了近50载的研究,在该领域早已蜚声国际,获此殊荣当之无愧。
美国专门开出了优渥的条件,想要将李爱珍挖走,但她却毅然拒绝了,选择留在国内。
对于荣誉这些身外之物,她并不怎么在乎:“没有实在的工作,哪里还能有什么荣誉呢?”
而每当她谈起自己获得的成就,她总是感谢他人给予的帮助:“没有科研平台和团队,没有科研经费,根本无法做出这些工作。”
把科研当成生命
“人家是勤奋,她是拼命。”所有熟悉李爱珍的人,谈起她对科研的态度事,无一不感到敬佩。
就算在退休后,她仍然坚持在科研第一线工作,和退休前一样,每天都要去实验室,几乎每天都要等到晚上八九点别的实验室人都走光了,但李爱珍的实验室中还亮着灯。
在李爱珍50年的科研生涯中,几乎没有假期的概念。有一次同事大年初一给她打电话拜年,家里没人,打到实验室才找到她。
李爱珍说:“我不是把科研看成一个职业,如果是职业,那就上班来下班走,挣一份工资。我把科研看成我生命的绝大部分。”
“很多东西讲讲很容易,要把‘为国家占有一席之地’这几个字变成一件真实的事,不拼命根本不行。”
而回首她的经历,她的确身体力行地在为这句话而努力。
1936年,李爱珍出生于福建省石狮市一个华侨家庭,父母在国外做过生意,思想相对比较开放,所以李爱珍拥有了可惜读书写字的机会。
当时国家动荡,人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家长的言传身教之下,李爱珍心中那颗爱国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
18岁时考入了复旦大学化学系,当时恰逢国内第一个五年计划,各行各业都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李爱珍看着大家如火如荼搞建设,自己学起习来更加努力,因为她也渴望为国家的发展献出一份力。
毕业后,李爱珍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所(上海微系统所的前身)工作,主要进行行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研究。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便一直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敌视,并且为了限制我们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对我们实施技术封锁,尤其是在科技领域。
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与科技水平息息相关,西方国家这种做法对于相对落后的新中国来说,无异于卡着我们的脖子。
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中国对此的研究可谓是一片空白,有经验的科研人员与研究设备更是十分稀缺。
而半导体实在太过重要,是高新技术领域必不可少的一环,即使发展到如今,美国也依旧在半导体领域对我们实施着封锁和限制。
后来,李爱珍的研究领域又扩展为半导体量子纳米结构与分子束外延单原子层生长技术这一前沿学科领域。
当时,西方国家早已将这项研究运用在了国防科技等领域上,并且严格实施对中国封锁的政策,禁止相关设备流入我国,更禁止相关研究人员来到我国。
1980年,上海冶金所收到了美国卡尼基梅隆大学的访问邀请,所里领导经过开会决定,让44岁的李爱珍去。
但一些人担心:“她出身于华侨家庭,万一出去后不回来了该怎么办?”
这件事争论得很厉害,不少人对于李爱珍的业务能力相当的认可,毕竟所里就她一人从事半导体量子纳米结构与分子束外延单原子层生长技术这一项工作。
但也正因如此,李爱珍的归属也变得相当重要,他们承受不起失去李爱珍的损失。
机会来之不易,李爱珍自然是非常想去的,她多次找到领导们表态,称自己是中国人,一定会回来为中国科学事业做贡献。
后来,李爱珍的丈夫与导师邹元曦院士共同出面担保,才促成李爱珍最终成行。
来到美国后,李爱珍不得不感叹中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也成为了她努力学习的动力。
即使在美国,分子束外延设备和技术也是相当新的领域,只有少部分的实验室才配有相关的研究设备。
李爱珍刚到美国时,她发现自己所在的实验室中,有许多研究设备刚刚到货不久,还未开箱正式投入使用。
她此前从未接触过这些设备,这对她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但她在心中暗暗发誓:“我们国家一定要有自己的技术,一定要有一批为了国家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科学家为之努力。”
结束了在美国2年的访问学习生涯后,李爱珍终于信心满满地回到了国内,准备大展拳脚。
许多人也终于松了口气,还好他们没有失去这一位重要的研究人员,同时也相当期待她会做出怎样的研究成就。
刚回国不久,李爱珍便被派到了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厂参加合作改造我国自行研制的国产分子束外延设备。
李爱珍从小在南方长大,而当时沈阳的饮食大都吃的是一片片肥肉下的白片汤就馒头。
但李爱珍却毫无怨言,带着大家没日没夜地工作,度过了这3年十分艰苦的生活。
1989年,沈阳科学仪器厂产出的首台国产分子束外延设备验收成功,设备运行质量和水准丝毫不落西方下风。
设备上有了新的突破以后,我们国家的相关领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研究出一些十分先进的产品。
当时中美关系缓和了不少,他们表面上放开了对中国的封锁,但却只是一些比较基础的技术,核心的内容仍旧对我们有所防备。
这对李爱珍团队来说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下一步该如何研究,成为了很大的难题。
不久后苏联轰然解体,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终于落下帷幕。
李爱珍看准时机,出国谈判购入了一批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让相关的研究终于有了可以借鉴的东西。
正因如此,李爱珍团队的研究变得越发顺利,研究速度之快令人咂舌,研制出亚洲首例5至8微米波段量子级联激光器。
此时的李爱珍可以说是这个领域中的佼佼者,她也因此开始扬名国际。
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卓以和曾经这样评价她:“当时世界上没有几个实验室能够做到,李爱珍能独立做出来,对中国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功劳”。
李爱珍也因为这项研究获得了国内外大大小小不少的荣誉,但她却并未因此感到骄傲,仍旧醉心研究,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
2007年,李爱珍当选外籍院士的消息在国内大肆宣传开了,不少人为她感到自豪。
毕竟美国当时的科研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头,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可想而知李爱珍有多么的厉害。
但这件事却也让不少人感到困惑,既然李爱珍获得了外籍院士的称号,那她在国内为什么不是院士呢?这究竟是因为什么?
其实李爱珍从1999年开始就曾申请过中科院院士,但却落选了,之后又连续申请了三次,同样没有成功。
李爱珍在半导体领域的成就被大众所看在眼中,光是论文就有两百多篇,专利更是有二三十项,为我国半导体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那为什么李爱珍还会落选呢?
因为我们国家院士的评选标准十几分严格,只要有一点不满足,就会被刷下来。
首先就是申请人要在本领域内获得过巨大成就,履历也要十分丰富。
其次就是,申请人还要有至少三位本领域内的专业人士的推荐。
这些条件李爱珍自然都满足,但是当选院士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年龄。
入选院士的要求是不得超过65岁,而她研究出量子级激光器时已经64岁了,马上就已经超过了规定的年龄,李爱珍第四次申请时已经69岁,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
2007年1月份,李爱珍突然收到了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一封邮件,对方在邮件中并未多说什么,只是开口要了她12篇代表论文的目录。
李爱珍被要论文是十分稀松平常的事,以为又是要评什么奖用的,便爽快地发给了他。
没想到几个月后,李爱珍竟然成为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在中国内地仅有的11名科学家之一,并且还是他们当中唯一一位没有国内院士头衔的人。
美国国家科学院评选院士的规则跟国内不同,不需要本人申请,只要有院士推荐就可以,而到底是谁推荐了她,李爱珍始终不知道。
有人将此事对立了起来,对于国外当选国内落选的事一阵嘲讽,有记者就此询问了李爱珍的意见。
李爱珍十分淡定:“不要把这两件事情对立起来,得到美国的院士称号并不意味着我一定要获得中国的院士称号。我一直把我的当选,看作是又为国家做了一桩事情,对我们的国家来说,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她的这番言论也让不少担心她会选择出国,为美国效力的人彻底松了口气。
又有人问李爱珍如今各项名誉加身,在半导体领域可谓是佼佼者,她还有没有什么未完成的愿望。
“我这一生基本的价值观,不是当官,不是赚钱,而是为祖国在科学领域谋取一席之地。提高祖国的地位,不是靠嘴巴讲讲的。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科研工作,让国际同行了解中国,让中国在我研究的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科研推广到应用阶段去。”
-
- 10本已完结异兽流小说,主角不化形,以异类之身成就强者之名
-
2025-02-15 04:48:53
-
- 国产动漫之殇!《神厨小福贵》的结局有多惨
-
2025-02-15 04:46:37
-
- “山寨”逼死原创,汉服出圈道阻且长
-
2025-02-15 04:44:21
-
- 单纯的杭天琪:两度被骗人财两空,如今儿女双全混富婆圈成赢家
-
2025-02-15 04:42:05
-
- 黑城堡184期.全面解析指挥官史坦尼斯·拜拉席恩(上)
-
2025-02-15 04:39:49
-
- 中国导弹连美国零头都不到,为何不敢惹中国?中国导弹实力有多强
-
2025-02-15 04:37:33
-
- 穿上衣服的海尔兄弟把中国嘻哈带到了全世界 higher brothers
-
2025-02-15 04:35:17
-
- 这些年央视去世的6位主持人,5位是癌症,3位不到60岁,很可惜
-
2025-02-15 04:33:01
-
- 红黄蓝股价暴跌 国务院发令红黄蓝10分钟暴跌60%!
-
2025-02-14 11:29:04
-
- 鲛人做主角的剧那么多,大多数却都不好看,是演员的锅吗?
-
2025-02-14 11:26:48
-
-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评分标准
-
2025-02-14 11:24:31
-
- 有了它还换什么国六?8款纯电动轻卡盘点
-
2025-02-14 11:22:16
-
- 从最危险的野兽身上取材,贵族们的爱马仕,为何成为古代服饰杰作
-
2025-02-14 11:19:59
-
- 香港黑帮14K以及主要大佬列表
-
2025-02-14 11:17:43
-
- 养生壶有哪些危害?揭秘五大隐患内幕
-
2025-02-14 11:15:27
-
- 范志毅女儿范斯晶:24岁亭亭玉立,爱上30岁土豪,与后妈处成闺蜜
-
2025-02-14 11:13:11
-
- 利比亚撤侨:中国工人跨越百里沙漠,回国后的侨胞亲吻祖国大地!
-
2025-02-14 11:10:55
-
- 盘点《进击的巨人》中,九大智慧巨人的所有能力!
-
2025-02-14 11:08:39
-
- 正本清源:红楼梦第五回全解析
-
2025-02-13 18:43:23
-
- 烟台市“最热门”旅游景点排行榜名单出炉
-
2025-02-13 18:41:07